十六七世紀葡人在澳獲厚利

彭海鈴

  新航路發現以後,大量葡國船隻穿梭往來印度洋、紅海及地中海之間。胡椒貿易和奴隸買賣,是他們獲得鉅額白銀的來源。
  在十六世紀初,他們自印度運載大批胡椒回國,再轉售至歐洲各地,完全壟斷歐洲的胡椒市場;而葡萄牙人在找尋東來新航線時,已開始沿着非洲西岸,以不法手段拐騙得大量黑奴,再轉售予西班牙,以供其開發美洲奴役之用。因此,這兩項貿易實已爲葡人帶來可觀的收入。
  然而,東來的葡國人,便是利用這些途徑賺來的金錢作他們在遠東貿易的本錢。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在十六世紀八十年代,葡國商船每年運往遠東作購買貨品之用的白銀,竟多達三萬二千公斤。
  而他們在遠東貿易的主要基地,便是澳門。當時貨運的航線是由澳門至印度的果亞,再由果亞將貨物運回葡國。
  在一六零零年前後,每艘自澳門駛往果亞的葡國商船,其載貨量相當驚人:一千擔白色生絲以及大量已染色的細絲、一萬二千匹綢緞、三至四擔黃金、五至六百擔黃銅、五百擔硃砂,六至七擔麝香、二千擔黃銅手鐲、一百擔水銀、二至三百擔糖、二千擔茯苓、二百擔樟腦……,而其他貨品,像陶器、瓷器、鍍金的床及桌椅、被單、帷帳、金鍊等,數量實亦不少。大部分貨物都是從廣州搜購得來的。
  這條航線對葡國人來說,無疑是黃金航線,這些出口商品帶給他們的利潤,平均爲投資的百分之一百,而有些更高達百分之二百,利潤相當驚人。
  這些運到果亞的貨物中,以生絲佔最大宗,亦最受歡迎,往往運至果亞即會被當地商人搶購一空,但另一方面,歐洲市場對之亦需求甚殷。據統計,自一五八零年至一五九零年這十年裡,每年竟有多達三千至四千擔生絲運至果亞。
  當時歐亞航線爲葡人所控制,而葡人又已入居澳門,這些獲厚利的貿易,也自然爲葡人所壟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