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勝楹聯中的澳門別稱
鄧景濱
蠔鏡·蠔江·濠鏡
澳門三島的名勝景點(包括四十多間廟宇在內),或銘印、或懸掛、或張貼着四百九十四副古今聯。楹聯字體或篆書、或隸書、或楷書、或行書、或草書,也有魏碑體、仿宋體、鳥蟲體等,林林總總,目不暇給,美不勝收,眞是一筆豐盛可觀的澳門文化遺產!
從楹聯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澳門的舊名和雅稱。例如新橋石敢當行臺便有一副紅底綠字的楷書石刻聯:
蠔鏡沿今俗
圯橋振古風
此聯當不遲於光緒二十年,即公元一八九四年。“圯橋”本指秦末張良遇黃石公得兵書的下邳橋。李白曾有《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詩:“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此聯借用“圯橋”之名指新橋,無非是聊添古意罷了。
至於“蠔鏡”則是澳門的古稱:“蠔”,蠔也,因昔日澳門灘涂多產蠔;“鏡”,因昔日澳門的北灣、南灣、西灣,其海灣環抱如半邊圓鏡,故合名爲“蠔鏡”,又寫作“蠔鏡”。由於澳門位於珠江口,故又稱“蠔江”,這在觀音古廟正門的石刻聯中亦有反映:
八萬四塵界連燕嶺
三十二應法普蠔江
此聯刻於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仲冬吉日,由黃維垣偕男應昌、應魁、應先、應河、應汾敬奉,聯中的“八萬四”和“三十二”均爲佛家語。“八萬四”形容極多,宋代陸游《醉歌》有句:“八萬四千顚倒想,與君同付醉眠中。”“三十二”則指佛教中的三十二天,包括慾界十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
“蠔鏡”、“蠔鏡”與“蠔江”,應是澳門最早期的古稱。後來有文人覺得“蠔”字太俗,不夠優雅,便易“蠔”爲“濠”。此後,澳門便被稱爲“濠鏡”或“濠江”了。
“蠔鏡”易名爲“濠鏡”,“虫”旁變成“水”旁,果然優雅得多。新橋石敢當行臺一副紅底黑字楷書木刻聯,便有“濠鏡”二字:
神仰泰山名當孔道而著英靈澤流濠鏡
客營滄海利處新橋而邀默佑恩沐康衢
此聯刻於光緒二十年一公元一八九四年)季夏吉旦,爲許沛芬偕男雙生敬送。
蓮莖·蓮盤·蓮山·蓮島
澳門八景之一的媽閣廟,有一副紅底金字楷書木刻聯嵌着“蓮莖”二字:
南海香兮澤播蓮莖開澳表
東洋蹟著恩流濠鏡自閩中
此聯透露了媽娘來自閩中(福建莆田)的信息。聯中與“濠鏡”相對的“蓮莖”也是澳門別稱之一。因爲昔日蓮峰以北,恰如蓮莖一般,故有此稱。
與“蓮莖”相近的地名還有“蓮盤”,見哪咤古廟石刻聯:
二百餘年赫聲濯靈澤施蓮盤
數千萬衆報恩崇德亭建柿山
與“蓮盤”相對的“柿山”,正是哪咤古廟的所在地。
除“蓮莖”、“莖盤”外,也有“蓮山”之名,見媽閣廟內半山腰的觀音閣門口石刻聯:
鏡海渡慈航人登覺岸
蓮山開法界座徹禪燈
與“蓮山”相對的“鏡海”也是澳門的雅稱之一。
“蓮”字系列的澳門別稱,還有“蓮峰”與“蓮島”。“蓮峰”用得最多。下文專題析述。“蓮島”用得較少,亦有四見。
一見於漁翁街地母廟天后像前的石刻聯:
蓮島承恩聖庥曜日
莆田著蹟母德齊天
二見於鏡湖醫院的石刻聯。鏡湖醫院創建初期,爲一祠堂,其聯即在祠堂門口;後拆建爲醫院大樓,其門聯則重刻在新建牌樓上。聯云:
一脈派來蓮島秀
萬株移到杏林春
三見於蓮溪新廟正門的石刻聯:
鏡湖恩曜聚
蓮島瑞葩重
四見於先鋒廟內堂兩側的木刻聯:
廟貌重新馬飲鏡湖塵亦淨
聲靈顯赫鴻施蓮島福無疆
此聯刻於光緒四年一公元一八七八年一季春吉旦。上述兩聯中與“蓮島”相對的“鏡湖”,也是澳門的雅稱之一。
鏡湖·鏡水·海鏡
“鏡湖”一詞在澳門名勝楹聯中凡四見,前文已介紹了二副,今日再介紹餘下的二副。柿山哪咤古廟正門的紅底金字楷書木刻聯的末二字嵌着“鏡湖”一名:
一戟鎮千邪青宮績懋扶金闕
雙輪神百變碧海恩深普鏡湖
此聯盛讚哪咤的英武神蹟,二戟”“雙輪”正是哪咤的特徵。
另一副嵌有“鏡湖”的木刻聯,懸掛在包公廟內:
蓮島夜風清三醉玉壺忘世界
鏡湖秋月白一聲鐵笛振華夷
此聯爲粵西雲樵山人吳子嘉撰題,寫得頗爲瀟灑俊逸。
澳門“鏡”字系列的別名,除“蠔鏡”、“濠鏡”、“鏡海”、“鏡湖”外,還有“鏡水”和“海鏡”。
“鏡水”一名僅見於水月宮內的土地廟神位旁的紅底綠字楷書石刻聯:
脈接雄關遠秀
靈敷鏡水長清。 “海鏡”一名亦僅見於關帝廟大門的紅字行書木刻聯:
聖後文宣恩覃海鏡
忠先武穆績著天門
此聯刻於光緒乙酉(公元一八八五年),言關帝是文宣一孔子)之後的又一聖人,武穆(岳飛)之前的精忠志士。
澳門名勝楹聯中嵌有“澳門”之名的眞可謂鳳毛麟角,極爲罕見。僅在漁翁街地母廟內天后像前的金字草書石刻聯中可見:
靈昭鏡海通珠海
恩被涌門接澳門
此聯刻於同治乙丑(一八六五年)孟春。聯中運用了同字技巧,下聯以兩個“門”字對上聯的兩個“海”字,對得十分工整。下聯的“被”字通“披”字。全聯意謂:神靈普照鏡海和珠海,恩澤盡披涌門及澳門。
濠江
作爲澳門雅稱的“濠江”,原出自“蠔江”之名。在澳門三島的名勝楹聯中,“濠江”一詞凡五見。
一是懸掛在康眞君廟大堂柱後的紅底綠字行書木刻聯:
濟困扶危遠荷慈恩推庾嶺
延祥錫福永資神力鎮濠江
此聯刻於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上聯的“庾嶺”,即大庾嶺,五嶺之一,因嶺上多
梅樹,故又稱梅嶺,當爲“濟困扶危”的康眞君神的來處。下聯祈求康眞君神能“延祥錫(同賜)福”庇佑“濠江”。
二是孝思墳場懷恩亭的石刻聯:
懷放濠江四面雲山亭一覽
恩瞻屺岵滿園華表足千秋
這是嵌名聯,聯語嵌着“懷恩亭”三字,作者張人龍,字爲魏碑體,刻於一九七四年七月。上聯的“濠江”,指澳門。下聯的“屺岵”本指不長草木的山,《詩·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詩爲行役者思念父母之作,故後以“屺岵”代指父母。
三是懷恩亭內的另一副棕底金字隸書石刻聯:
懷祖到斯亭於祭掃之餘灑酒石台遊目濠江風景
恩波衍南海乘春秋佳節望雲親舍遐思梓里山川
此聯首嵌“懷恩”亭名。雷少波撰,陳崇興書。聯中的“濠江風景”即“澳門風景”。
四是新橋石敢當行臺門內側的木底黃字楷書聯:
門高潮鏡海
官祿澤濠江
五是漁翁街地母廟正門黃底紅字行書凸字聯:
地靈昭鏡海
母澤遍濠江
聯首嵌“地母”廟名。第四、五聯與“濠江”相對的“鏡海”,也是澳門的雅稱。它是澳門名勝楹聯中出現最多的地名。
鏡海
“鏡海”作爲澳門雅稱,在本澳名勝楹聯中使用最多,除在前幾節中已有三副楹聯提到外,還有廿一副楹聯嵌着“鏡海”之名。
一是漁翁街天后古廟內的石刻聯:
涌門涵德澤
鏡海浴恩波
上聯首字“涌”不讀“湧”,而應讀如“冲”,平聲,即珠江三角洲常見的“河涌”的“涌”。“涌門”與“鏡海”相對,不但平仄諧協,而且詞性、結構都相同。聯語讚頌天后娘娘的“德澤”、“恩波”涵浴着澳門!
二是漁翁街天后古廟內天后像側的木刻聯:
聖德流光,蒲田福曜
神山挺秀,鏡海恩波
上聯的“蒲田”是天后娘娘的故鄉,在福建省。由於她曾在鏡海顯靈,庇佑船民,故澳門建了許多天后廟,立了許多天后像,以供人們供奉祭祀。
三是花王堂區的南山廟大門的石刻聯:
怪靖南山詩隆北闕
靈承鏡海威振巴門
此聯爲包相乩題,李東初書於光緒乙未(公元一八九五年)秋月吉旦。
四是南山廟內大堂的木刻聯:
燮理統陰陽,明分善惡
劻扶通鏡海,秉正綱常
“燮”,音洩,諧和、調和之意。輔助天子治理國事,即謂“燮理”。聯語讚頌包公日理陽間之事,夜審陰間之案:善惡分明、剛正不阿。此聯是鮮魚行衆信敎奉,謝聖澤撰聯並書,光緒辛丑(公元一九零一年)季夏旭旦刻。
五是南山廟內門側的木刻聯:
門高朝鏡海
宮旺藉蓮峰
下聯的“蓮峰”,既是澳門的山名,也是澳門的雅稱。
六是蓮溪新廟正門的木刻聯:
廟貌巍峨,地與蓮峰競秀
恩波浩蕩,源偕鏡海長清
此聯亦爲謝聖澤所書,刻於光緒十九年一公元一八九三年)仲春吉旦。
七是蓮溪新廟華光殿內的木刻聯:
火德曜瓊宮,五顯威靈崇聖代
離明昭鏡海,萬民樂利仗神恩
此聯刻於光緒六年(公元一八八零年)孟冬吉旦。
八是哪咤廟內的木刻聯:
厚澤宏施,長流鏡海
深恩廣播,永被蓬萊
九是天月宫門口的木刻聯:
鏡海梨山紫竹黃鶯呈淨土
洞天福地紅蓮綠柳靄慈雲
此聯爲李仲齊所撰並書,刻於民國十九年(公元一九三零年)。
十是女媧廟正門的石刻聯:
靈通鏡海恩波遠
巖鎮蓮峰德澤深
聯首嵌着“靈巖觀”之名,刻於光緒戊子(公元一八八八年)。
十一是康眞君廟內康眞君像前兩柱的木刻聯:
曰君曰聖曰侯,崇正位於一堂,恩流鏡海
為士為商為賈,仰英靈於千載,威振蓮峰
聯語運用重字技巧,大力讚揚康眞君之功德。此聯刻於咸豐十年一公元一八六零年)。
十二是康眞君廟內祭壇的木刻聯:
天連鏡海顯二尊,萬古英靈昭外□
地接蓮峰開一洞,千秋威武鎮中原
此聯刻於咸豐庚申(公元一八六零年一,黑底紅字,行書。上聯末字難以識別,故用□號標出,待考。
十三是哪咤古廟石刻聯:
鏡海沐深恩,祈福禳災均顯靈
簷亭開四面,晦明風雨不侵人
聯語灰底紅字,行書,盛讚哪咤“祈福禳災”的功德。
十四是媽祖閣正門的石刻聯:
聖德齊天,恩流鏡海
母儀稱后,澤沛蓮峰
聯語紅底金字,黄邦彦题於道光十九年(公元一八三九年)。聯首嵌着“聖母”二字,聯中第四字則嵌着“天后”,用字巧妙,不着斧痕。
十五是媽祖閣內後山弘仁殿的石刻聯:
聖德流光,莆田福曜
神山挺秀,鏡海恩波
此聨於道光八年(公元一八二八年)仲夏,灰底紅字,楷書。
十六是路環天后古廟殿柱上的行書木刻聯:
績著莆田,膺金簡玉書默扶景運
門臨鏡海,瞻瓊宮璧所永主河山
聨語爲古岡唐毓眞書,刻於同治十一年(一八七二年)季春吉旦。
十七是路環三聖宮內牆的行書木刻聯:
昧火顯鹽灣,澤及生民,此日鄉閭歌赤濯
慈雲遍鏡海,恩庇我輩,於今襁褓荷帲幪
與“鏡海”相對的“鹽灣”,應是“路環”的舊稱。
十八是蓮峰廟天后殿的楷書木刻聯:
聖德靜波濤,蹟著莆田共沐大川利涉
母儀垂雨露,恩流鏡海群沾厚澤靡涯
聯首横嵌“聖母”二字,是“天后”的另一封號。“莆田”,福建省地名,聖母故鄕。“利涉”,顺利渡河;《易經》有“貞吉,利涉大川”語。“靡涯”即無涯。聯語爲李旭波書,刻於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年)。
十九是蓮峰廟天后殿的另一副楷書木刻聯:
德可配天,現蓮臺大造
儀威奉母,惠鏡海群生
聯中第四字橫嵌“天母”。“大造”既可指大自然,也可指大恩德;此處當指後者。聯語爲陳子清撰並書,刻於光緒二年二八七六年)。
二十是蓮峰廟颧音殿的行書木刻聯:
鏡海覆慈雲,紫竹風搖千里澤
蓮山開寶座,綠楊露拂萬家春
聯語以“慈雲”、“紫竹”、“綠楊”襯出觀音的“寶座”,以“鏡海”、“蓮山”點出地名,以“千里澤”、“萬家春”渲染觀音的恩澤。頗具特色。聯語爲孫觀灦撰,刻於嘉慶庚申年(一八零零年)。
廿一是蓮峰廟觀音殿的另一副楷書木刻聯
隨處化身,慧眼照人,已向蓮峰飛法雨
尋聲救苦,婆心保赤,更泛鏡海布慈雲
此聯紅底黑字,刻於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年),歲次丙子仲春穀旦。
蓮峰
澳門名勝楹聯中“蓮峰”之名凡十六見。一是南山廟內門側的紅底金字木刻聯:
門高朝鏡海
宮旺藉蓮峰
二是蓮溪新廟大門的紅底黑字木刻聯:
廟貌巍峨,地與蓮峰競秀
恩波浩蕩,源偕鏡海長清
三是女媧廟正門的紅字石刻聯:
靈通鏡海恩波遠
巖鎮蓮峰德澤深
四是康眞君廟大門的紅底綠字木刻聯:
曰君曰聖曰侯,崇正位於一堂,恩流鏡海
為士為商為賈,仰英靈於千載,威振蓮峰
五是康眞君廟祭壇的黑底紅字木刻聯:
天連鏡海顯三尊,萬古英靈昭外□
地接蓮峰開一洞,千秋威武鎮中原
六是關帝廟大堂內黑底金字木刻聯:
懍烈聖神,豈僅精忠扶漢室
浩□□義,常晉德澤育蓮峰
七是仁德堂內紅底金字木貼聯:
準繩留萬古
德象著千秋
此聯爲梁柏記敬送,刻於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年)仲秋吉旦。
八是媽閣廟正門的金字石刻聯:
聖德齊天恩流鏡海
母儀稱后澤沛蓮峰
此題爲黃邦彥題,刻於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年)季冬穀旦。聯中第一、四字分別嵌着“聖母”、“天后”兩名。
九是孝思墳場思源門的水泥凸字聯:
蓮峰十里龍朝拱
松濤千丈鳳來儀
此聯爲何斌書,篆體,綠底藍字,刻於壬戌年(一九八二年)仲春吉旦。
十是蓮峰廟觀音殿的一副楷書木刻聯:
隨處化身,慧眼照人,已向蓮峰飛法雨
尋聲救苦,婆心保赤,更泛鏡海布慈雲
十一是蓮峰濟禪院後西廳內的楷書木刻聯:
長壽智燈傅普濟
峽山明月照蓮峰
十二是蓮峰廟天龍護法門的石刻聯:
法派象林開澳岸
宗枝棲壑紹蓮峰
此聨白底紅字,行書,雲水僧書,刻於甲子年(一九八四年)秋月。
十三是蓮峰廟門左的茶亭聯:
萍水聚行蹤,南北東西茶飲一盃分道去
蓮峰依美蔭,晦明風雨亭開四面待人來
此聨梁元任撰,李仲明書於民國三十二年二九四三年)。該茶亭爲同善堂所建,聯語通俗流暢,一氣呵成,切合茶亭之旨。
以上三聯均直嵌“蓮峰”,下面三聯則將“蓮峰”橫嵌於聯首,稱爲鶴頂聯。十四是蓮峰廟天后殿正門的石刻聯:
運花涵海鏡
峰景接蓬瀛
“蓬瀛”,指傳說中的海上三仙之二——蓬萊和瀛洲。此聯爲雲水僧於庚戌(一九七零年)二月所書。
十五是蓮峰廟客堂內的鏡框聯:
蓮華藏世界
峰頂現如來
此聨是紅紙黑字的鏡框聯,雲水僧書。
十六是蓮峰廟天后殿大門側的行書聯:
蓮地之靈,千載繁榮千載盛
峰林之茂,萬年毓秀萬年青
此聯紅紙黑字,鄭錦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