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平面設計教育的路向

*陳漢才

一、平面設計與廣告設計


  每每聽到平面設計這名詞,很多人都會立刻想到多姿多釆的廣告設計。不錯,在一般人眼裡,平面設計幾,乎等同廣告設計。儘管平面設計同廣告設計關係非常密切,但事實上廣告設計只是平面設計應用上的一小部份而已。在包裝工業、書刊出版業、策略性視覺形象及公共指標系統、電影電視製作、網頁及互動光碟設計等,都大大用上了平面設計的知識及技巧。由此可見。,凡有目的性涉及文字及文字與圖案的視覺策劃和安排,都是平面設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閲讀的書報刊物到機構的企業形象;公共汽車站行程一覽表,再到精細別緻的郵票設計;都是平面設計的應用範圍,可見平面設計在生活裏的應用是無所不在,其應用範圍大大超出廣告設計的範疇,成為生活的基礎元素,更是人類文明思想溝通的重要渠道。

二、平面設計意識的抬頭


  平面設計這學問在先進國家而言,也只有少於一百年的歷史,在香港地區也不過是二十多年間的新興事物。隨著八十年代香港經濟發展,平面設計在商業的推廣上有了廣泛的應用,使設計行業能迅速及蓬勃發展,八十年代中期,跨國設計公司登陸香港,使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不過在早期,由於欠缺經驗及在水平不足的情況下,香港的平面設計也談不上什麼“專業”可言,只是把一大堆的廣告文字放在版面上,而沒有理會意念及視覺的統一性。
  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是澳門經濟最活躍的時期,平面設計引入商業作為推廣技巧更是時勢所趨。直至近幾年,在大量需求設計人才的前提下,本澳亦開始了對平面設計人才的培訓。在平面設計發展過程中,一直受到科技的牽引,尤其在印刷技術、影像及文字複製技術等方面,影響最為明顯。

三、平面設計教育何去何從?


  本澳平面設計教育在科技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的還境下,究竟應朝那個方向走呢?本澳平面設計教育在課程編排上重點應放在那裡呢?在本人過往的教學經驗中,常發現課程及教學上的一些問題。須知平面設計課程在澳門仍是起步階段,是需要多方面的協助,提供意見及經驗,才能把本澳平面設計課程帶上更高水平。本文欲探討幾個教學上的問題,希望有關方面考慮及關注未來澳門的平面設計教育,從而培育更多年青一代對設計的認知。問題包括涉及平面設計電腦課程中的教學方法;字體學在平面設計中的重要性;以及平面設計在非商業性設計工作上的作用等。
  電腦科技廣泛應用在平面設計已經有十多年,從1984年蘋果電腦面世後,出版事業產生重大變革,平面設計應用電腦更是有增無減,故此平面設計課程電腦化也是事勢所需,但在各式各樣的設計軟件中,究竟有那些是值得學校用來作教學工具呢?
  在目前本地的電腦設計課程當中,整體課程內容的作業形式都忽略設計知識,而強調在軟件操作,如一些電腦媒體或電腦圖像等課程尤其嚴重,雖然導師有很強的電腦實用知識,但很多任教電腦設計科目的老師,其實沒有很強的設計知識及經驗,引致電腦設計科目的作業只追求技術的應用,而大大忽略了設計及排字學的研究及討論。須知電腦設計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設計,而電腦也只是一種工具而已。正確掌握設計技術及作深入分析,對學生而言比起只懂運用某一種工具更為重要。在林林總總的學生電腦設計作業中,經常發現水準低劣的作品,究其原因,就是學生沒有掌握設計概念。

四、平面設計師最擅長什麼?


  若問攝影師最擅長什麼?答案該是攝影。再問插圖師最擅長的又是什麼?答案當然是繪製插圖。那麼平面設計師最擅長的該是什麼?這問題有很多的設計學生也答不出來,這原因很簡單,以目前本澳的平面設計課程來看,課程內容已經是一個大混亂,課程內容包括基本設計、素描、色彩學、插圖、攝影、電腦繪圖、電腦設計、廣告設計、電腦多媒體課程及一些自選科目的課程等。平面設計課程那樣多姿多采,但為什麼學生總是答不出上述的問題——平面設計師最擅長是什麼呢?看起來平面設計師是萬能的,什麼都懂,繪圖、插畫、攝影、設計、電腦製作等一手包辦。但事實上,設計學生在短短的三年課程內,會被多不勝數的美術科目沖昏了頭腦,自己再也不知自己該擅長什麼,反而平面設計師最應有的能力——設計概念反而缺少了。
  1.圖形與文字配合的技巧
  平面設計師最擅長的應該是把圖形及文字配合的控制有高度的技巧及判斷力,須知99%的設計項目都包含文字(字體)的應用,正確及適當地運用字體,在一個優質設計的整體策劃上佔了很大的作用。優質視覺設計還需要在文字及圖形間找出和諧及對比,這等技巧比單純在繪畫中的構圖配置還要複雜,這種文字與圖形相比配對的美學,在任何美術媒體,如攝影及繪畫也找不到,所以平面設計的欣賞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是一種字體與圖像的編排藝術,需要在文字與圖形間找出美感與和諧。
  2.排字學藝術的掌握
  排字學(TYPOGRAPHY)就有很多關於上述技巧訓練的研究。平面設計師必須對文字(字體)有極高的敏鋭感。在掌握訊息傳達及排字學技巧,且極為純熟的情況下,才能把設計的意念及重要的訊息作出安排,最後呈現在受眾眼前。排字學除了美感外,還需要有視覺功能的作用,視覺功能包括可見性及閲讀性。可見性在於吸引注意力,如交通路標及機場內的標示系統,都要求極高的可見性。在細小而又近距離的時候,要求閲讀性的程度較高,一般如書刊等設計,觀賞者在長時間近距離閲讀時,排字的重要性更見顯注。排字學也涉及到字體的設計及欣賞,須知英文字母及中文字體本身都是一個很精細的圖案設計,字體及圖形本身就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研究字體設計的人,一般也對圖案的構成有著敏鋭的分析能力,而這方面的能力就是平面設計師的能力。既然排字學在平面設計如此重要,為什麼在澳門的平面設計課程內,卻遍找不到這一個科目,而相反涉及電腦的應用及多媒體課程就已經佔了三分一的課時,這就是課程內容的失衡了。在沒有專業人士對課程作系統監管的情況下,平面設計教育就好像一盤散沙,東拉西扯的課程缺乏專業性。

五、結論


  1.基礎要打好
  要培育優秀的設計人才,必須在設計的基層訓練開始,基層訓練包括:視覺原理、色彩學及排字學等科目的了解及應用。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訓練學生的視覺判斷力和分析力,使到學生在視覺造型方面有足夠的經驗及自信心。這訓練可不是一朝一夕的成果,在基層訓練期間,老師指導學生在視覺方面的判斷及啟發學生對細微的視覺分析非常重要。這細微的視覺判斷力,在學生將來的學習及實踐過程中,將會產生極大的作用,也因為學生在視覺判斷力方面的增強,視覺品味也就自然得到提高。故此學生設計的水平高低也就取決於基層訓練的好壞,這等訓練不是一蹴而就,幾堂課就可以完成,而需要長時間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切磋,歸納解決視覺難題的經驗方可有成。而這階段老師的素質對學生而言,便起了最關鍵的作用。
  2.切忌本未倒置
  現時本澳平面設計的大專教育,基層訓練極不注重,從第二年的設計課程開始,便加入大量的電腦或多媒體設計、,使學生在還沒消化視覺語言的應用及未深入了解排字學技巧的時候,就已經給電腦課堂淹死了。試想這種“未學行先學走”的教學方法,怎能培育出有素質的人才呢?
  依前所説,電腦操作在設計課程有極大的需要,但也不可以為了應付不斷推出的軟件,而把作業中的設計基礎教育,放在一個極不重要的地位。電腦應用及設計技巧兩者間應找出一個平衡點,或者更有效地改善此情況的是師資的素質,設計學校聘用電腦知識強,但設計知識弱的老師任教,其缺點是他們本身根本想不到什麼啟發性的作業,能讓學生在課堂中,掌握電腦操作技術之餘,更能認識到設計技巧及知識。一般課堂上老師都把特定的操作技巧教授給學生,並只要求學生交出功課罷了,儘管學生認識了所有的操作技巧,也不代表好的設計就會產生。
  3.人類傳播的重要工具
  再看深一層,平面設計不單只是一種視覺傳達信息的技巧,平面設計更是一種知識,就好像文字及語言一樣,是一種活生生的文化,甚至是通才教育的一部份,回顧千百年來古今中外,人類在文字與圖形的文化發展歷程當中,就可以窺看出平面設計的知識領域是非常廣闊的。平面設計一直在鼓勵思考及視覺溝通的層面作出貢獻,它的潛在價值遠比廣告及商業設計為高,應用範圍更廣。雖然現時平面設計在非商業性的設計項目還是佔極少數,從少數民族的文字及文化保存,到香港醫管局缺乏標籤系統而導致配錯藥方的例子來看,都反映出平面設計在非商業用途的不足。
  比較之下,西方國家對平面設計教育有一個更全面的看法——平面設計不單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知識與學問,這種知識在人類思想及智慧文明的進程中起着很大的功用,影饗極為深遠。

六、展望


  本澳平面設計教育的未來方向,必定要加強基層的訓練及設計師資的素質,課程內容多元化的同時,也不要忘卻專業性。課程設計要配合科技,但也不要誤以為科技就是設計。電腦是工具,設計是技巧,兩者截然不同。而現時的電腦設計課程,只有電腦操作,而沒有設計思考。除此以外,加強學生的學術水平及語言能力也是一個極重要的元素;作業形式也應該重質不重量,透過充分的參與及深入的探討,本澳平面設計教育,才能真正的培育出優秀的設計人才。

  *本文作者——廣告高級專業文憑課程“平面設計”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