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志

林素茵 俞素萍

  今期的“我的同志”是義工協會的資深會員劉麗華小姐,她是創會會員,亦是第二任會長,以下訪問是她做了多年義工服務的心得和對義工服務的看法。
  問:你覺得自己的義務工作歷程的滋味如何?
  答:雖然現在依然是義工,但實際上我所參與的工作也不算多,主要因爲有了家庭,時間分配遇到相當的困難,所以,也沒有太多心得可以與大家分享,我認爲參與義務工作最重要是“心”,我覺得作爲年青人應該多些參與社會上各方面的服務,這樣無論對個人的成長或是對於自身的修養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由我自己多年的體會,覺得義工能夠培養我對事物有較全面的看法,學懂珍惜身邊每一件事物,也掌握了一些組織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最難是人事方面的管理,而透過做義工使我可以學到這一方面的技巧,例如:怎樣爭取別人提供協助、透過甚麼方式去組織、動員他人等。這些經驗對我日後的工作上有很大的幫助,因爲有時在事業上是不容許我們犯錯,我們沒有機會錯一次、兩次、甚至乎三次,結果可能會被“炒魷魚”。在做義工的過程中,容許我們從錯誤中學習。這次做得不好,可以吸取經驗,下次做得更好。我覺得這樣對我有很大的幫助,由於做義工可以增加見識,有助增加我們的思考廣度,學懂珍惜眼前。所以我亦很鼓勵年青人,特別是學生,若有時間應多些參與社會服務,因我們現在所處的生活圈子可能比較狹窄,但是透過做義工可看看不同階層或領域的事物,對於自己的思考方式是一種啓示,對於前途的決定,亦會有一種不同的看法。可能今天覺得錢對自己來說是很重要,但做過義工以後,可能會發覺純粹金錢是未必可以解決到所有的問題,其實人生存並不是爲了錢,也不一定要付出金錢才可以幫助別人。
  問:據我所知,你雖然是結了婚,亦有兒女,做義工的時間是減少了,但你仍轉做監事。據你的觀察,澳門義務工作發展的路向是怎樣的?
  答:我覺得澳門義工發展空間應該是很大的,問題是缺乏一種動力去推動。現在最明顯的問題是機構常常說人手不足,年青人亦好像無所是事。我知道有些年青人眞的覺得很無聊,暑假不知怎樣渡過。而義務工作亦出現“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現象。其實問題在於用甚麼方法去擴展義工服務的空間。譬如,要提供不同類型的服務,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等方面),單靠一般社團組織的努力,並不是發展義務工作最有效的方法,例如:街坊會不可能全心全力去發展義務工作,因爲顧名思義,它的主要宗旨是,服務街坊,義工服務的產生是附屬組織,當它需要爲街坊提供一些服務,需要義工幫手,基於這個目的,於是它招募義工,可能還有很多其他社會服務需要義工,但街坊會無暇進行組織,因與它們成立的宗旨無關。如果政府能多撥資源給義務工作團體,讓這些團體可以全情投入推廣義務工作,這樣有助擴大義務工作的發展空間。若僅靠非牟利社團微薄的力量似乎暫時沒有能力去做到。


  問:依你的觀點,義工協會在社會上應該扮演甚麼角色是比較適合?
  答:我覺得義工協會是應該繼續扮演推動義務工作發展的角色,和發掘多些不同類型的義工服務,還要向義工們提供多一些訓練,這樣可以有一個推動的作用,因爲現時整個社會似乎是暮氣沉沉,無論是因政治環境還是政治因素,在這時候如果能利用義工服務開拓不同的領域,讓現在精神沒有寄託的人,利用這個機會投入社會,積極面對人生,不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都是好的,譬如:在青少年的組織方面,我們可以協助他們有效地發揮自己,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在老人服務方面,在澳門似乎已經足夠,但在其他方面,顯然是不足夠,特別在青少年方面的義工服務,眞是非常不足,我覺得在這方面,可以組織青少年來服務青少年,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跟麗華分享她對義務工作的心得和看法,的確是一件很愉快的事,相信讀者們也有同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