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自由天地
陳國鏕
擴大宣傳、令義工服務更廣泛普及—關於義務工作之我見(上)
儘管未當過義工,對義務工作的情況也不大了解,但作爲澳門人,關心澳門事,故此仍厚著臉皮,不惜班門弄斧,表達個人膚淺的意見。
不計報酬,不爲名利,不求回饋,願意付出自己的汗水,時間和精力,服務大眾,造福社羣。義工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在金錢至上、功利主義泛濫的社會中,尤爲難能可貴,也令人肅然起敬。
義務工作並無一定準則,除了義工團體、明愛、紅十字會轄下的服務,即如街坊會、工會社團、乃至童軍所組織的服務,只要是不以求取利益爲目標,都可納入義務工作的範疇。我猛然發覺,義工是無處不在,自己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當過義工了。
當然,義務工作要有組織,有目標,有具體的內容,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發揮積極的作用。單槍匹馬,散兵游勇、興之所至、蜻蜒點水、即使有心肯做,也未必能持久,只會是白費力氣,徒勞無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長者越來越多,佔人口結構比例越來越大。然而,由於成年人、青年人大多都要出外謀生,爲口奔馳,對老年人疏於照顧,衍生很多老人問題,亟待社會大眾施以援手,給予適當的關懷和照料。於是,爲老人提供服務,便成義務工作的主要內容。
眼中所見,義工協會與社團,在老人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經常探訪老人院、婆仔屋,贈衣送米,噓寒問暖;協助大掃除、大清潔;爲老人理髮、量血壓;指導長者唱歌、跳舞……開展多姿多彩的文娛康體及福利活動,遍洒眞誠的愛心,深受長者的歡迎和讚頌。
其實,要令長者眞正受惠,家務助理服務便應提到議事日程上。特別對一些身患殘疾,孤苦無依的獨居老人,這項服務尤爲迫切。不過,這是一項難度高、要求經常性,長期化及持久的服務。對義工來說,是嚴峻的考驗,是要持之以恆的。義工團體可根據本身的條件,組識義工分批及輪班開展有關服務,令我們的老一輩能安享晚年。
除了長者,青少年也是義工服務的對象。主要面向無心向學,流離浪蕩的學生。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可設立溫習室、督課班,安排義工進行輔導,周末假日,開辦興趣班,組織各項文體活動,使青少年的生活納入正軌,減少學壞的機會。
爲使義務工作更有效果,義工團體應進行社會調查。瞭解所在的社區,老年人和青少年的生活狀況,對症下藥,安排義工服務的方針和內容,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要使義務工作更廣泛深入,必須擴大義工隊伍。首先要分清義工和社工的區別。

社會工作者擔負著導人向善,淨化社會的作用。職責是排難解紛,令誤入歧途者懸崖勒馬,迷途知返。因此必須要有更高的思想覺悟,更嚴格的道德操守,更優秀的心理素質,具專業知識。這需經過特別訓練,才能勝任。
義工與社工很不同,對資歷及經驗的要求不高,只要有愛心,有充裕的時間,有服務的精神,人人都可以做。對熱心人參加義工服務,應該是來者不拒。即使是玩票性質,偶然出席一兩次也無妨,只要曾經參與,便是一種進步。
按照實際情況、義工隊伍應以青年人爲主。他們時間較充裕,沒有經濟負擔,活力充沛,肯接受新事物,是義工的當然之選。而且,通過實際鍛煉,培養他們的愛心和公民意識,無論對社會或個人,都有莫大的裨益。
另外,義工隊伍的層面,還可擴展至老年人。那些已經退休的賦閒長者,仍然精壯,仍有活力。組織、鼓勵他們當義工,可令他們精神有寄託,生命更充實。況且,以老年人服務老年人,會更合適、更親切和更投入。
對參加服務的義工,要尊重、以表揚及鼓勵爲主。即使服務是微不足道,一點一滴,也應予以肯定。義工協會的佈告板上,應定期及經常性地公佈好人好事,服務個案,甚至列出名單,公開表揚。對長期服務者,還可頒贈獎狀或獎牌,加以嘉獎。這樣,可增加義工的積極性和持久力。
(因爲篇幅所限,本稿分兩期刊登,下期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