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大漠集

蘆荻

  一年前的今日,我客遇雲惟利先生,同投宿於南湖賓館。在人生道路上,我們都是行旅,小憇於詩的廟宇。
  南湖的夜寧靜而安詳。湖水漾起疲勞旅人的詩心。我們雖是初見,卻毫不盛到陌生。午夜交談,話詩直至天曙。
  隔了不久,捧到雲先生的《大漠集》。讀來的感受,竟如親歷一般。其同淺唱低吟,跳動着遊子的纏綿思緒,交織着旅人的悱惻鄉愁。行路者的歌,撒了個滿路。就如大漠裏的一個行者遇上了另一個行者,傾蓋如故。展卷之餘,掀起我南湖之思。詩中處處見出作者的性情,掩卷難忘。
  “此身合是詩人來,細雨騎驢入劍門。”道是陸游的詩句。我想,雲先生的詩卻不是在驢背上寫出來的而是在沙路上駝鈴聲裏吟成的。陸游是古代詩人,雲先生是現代詩人,追蹤前代。
  雲先生的詩來自遼負夏夐的人生旅途,察見人生的眞諦。也來自自然,發現自然的奧秘。一時一地,一景一物,引興而發,性情揉合在自然與人生兩者的交融中,意境深邃,美不勝收。就如《看落日》這首詩,共四章,頭一章是:“上山頭看落日去,卻見日落在另一便山頭。落日緩緩飄向山巔,伸手可接”。末尾一章是:“山外通有山,落日明天又將從海上升起,明日此時,又將向山頭落去”。詩語平白自然,多麼親切!自然得像早晨或黃昏散步時陸手摘下的一朵野花,親切得就像野花飄逸的陣陣馨昏,沁人心肺。我知道雲先生酷愛自然。四想年前南湖臨別的早上,我們散步湖邊,一再戀戀於湖光山色,與自然默默契合,我們並肩聯吟。大自然的心靈在跳動,我們的心靈也在跳動。雲先生的詩,不僅表現了大自然的外在世界,更反映了他的內心世界。從他寫的《糭葉》、《紫杜鵑》、《老榕樹》、《雲影》、《江帆》、《霧》等篇章,都可以看出來。也許是雲先生的詩人氣質太濃了吧,無論閑花野草,落紅敗葉,到了他筆下便帶了詩魂,染上詩意。“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雪雲先生是用性情去接近大自然的。他的詩,擺脫了世俗的心態,通通自我的眞誠來表現深沉的思想,既富於感情色彩,也富於人生哲理;抒情處情愫綿綿上言理處悟感切切。詩人站在人生的高處寫“去”和“來”:“不是在盼望時到來,也不是依依的離去”。(《驟兩》)“還末到來,似乎早已過去。”(《糭葉》)“才把客人送走,又有客人隨後而來。”(《落寞》)“去路和來路都一樣的遠遠。”(《遠去的足音》)寫人的感覺,就比作“似眞實一般的夢,又似夢一般的眞實。”(《鏡子裏的春天》)寫人的一生,便脫“生命是長長的列車,既上來了便不能輕易下去。”(《第一個誕辰》)“生在塵世怎能不做塵世中人。”(《賀新娘》)這些詩句,無不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獨特感受。或直抒所感,或直寫所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雲先生的懷古詩也是純粹的眞詩。他站在歷史的道旁,將個人的懷古之情與歷史的思辨,用簡結精煉的話說出來,其詩便具有更深遠更開闊的意境。他的懷古詩是屬於大西北的,是屬於中原、屬於風沙、屬於古戰場的。也許是這個緣故,這些詩較集子中的其他詩篇要豪放。“山洪來時如瀉。黃水穿越羣山,如巨蟒翻騰。渡頭變險灘,舟覆如盆。”(《河邊大佛》)寫得壯美,其氣勢恰與“枝上還開着一朵野牡丹,一隻小雀兒飛來,搖弄山頭的日影。”(《寂寞的山腳》)所寫的鄉間情趣形成鮮明的對比。讀豪放的詩如飲烈酒。我燃燒的思緒一直隨着雲先生的詩句步人前前的大漠,體味如海上濃霧的漫天沙塵,如火般酷熱的黃色土丘。我的思想的行旅遠隨着雲先生駝鈴聲清脆、笛聲蕭蕭的西北之旅。
  這些詩的純熟和深沉還在於體現作者博大的時空觀。詩人的胸懷是容納歷史、現在、未來的大海。由雲先生的西北詩中,正足可見。“千里接力,不需半日,大漠上的烽烟便飄到了京城。這速度在千百年後仍然叫人驚嘆。”(《烽火台》)現代人對於古人點烽火來報敵情這樣的土辦法,或許己無動於衷,不屑一顧,但雲先生卻頓覺“叫人驚嘆”,正可以看出他的慧心。他回顧過去,探索未來;評述帝王的功過,讚嘆人民的智慧,懷想與華夏歷史關係密切的胡人。中華文化的光輝,古人前輩的艱辛努力,一一見之於雲先生的筆下。《大漠集》是他的心血結果,是他人生之旅的一個標識。
  平日生活忙碌,讀了雲先生的詩,耳目一新。深深體會到詩人眞誠的心,也體會到詩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詞藻雕飾,而在於撲實透明。《大漠集》的風格正在此。因隨手記下心中所感,權作我們行旅偶遇之餽贈。是爲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