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歸藏》一議
陸覺鳴
《歸藏》,古三易之一。《周禮。春官宗伯》述太卜“掌三兆之法”後,續曰:“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日《周易》”(注一)。漢儒鄭玄《易贊》及《易論》:“夏日《連山》,殷日《歸藏》,周日《周易》”(注二)。據此,《歸藏》乃殷商時代之《易》。但《歸藏》並不見於班固《漢書。藝文志》著录,東漢桓譚《新論》雖一雲“《歸藏》有四千三百言”(注三),鄭玄《禮記正義》注《禮運》篇“吾得乾坤”句,亦一雲:“得陰陽之書也,存者有《歸藏》”(注四),恐皆非殷易《歸藏》本來面目。故傳至晉、唐間,南朝梁人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篇已指之爲“按《歸藏》之經,大明迂怪”(注五)。唐代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襄公九年》下,更逕指“有《歸藏》易者,妄僞之書,非殷易也”(注六)。惟歷來論述我國神話傳說如西王母或嫦娥奔月者,莫不舉引據稱出於《歸藏》之下列兩則佚文:
昔者羿善射,彈十日,果斃之。(注七)
昔嫦娥(注八)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爲月精。(注九)
按長生不死之藥或長生不死之說,乃戰國時代神仙方術興起後之產物,我國古神話總匯《山海經》裏尚未見其蹤影,可判其源起最早不得超逾戰國之際。至羿之“善射”,《楚辭·天問》:“羿焉驆日,烏焉解羽?”(注十),是最早的有關記載之一。《淮南子·本經訓》(注十一)述堯使羿“上射十日而下殺猰”事,則後於屈賦多矣。可見嫦娥盜西王母不死藥傳說,不可能出於遠古之殷代,更遑論《歸藏》!《淮南子·覽冥訓》尚有類似一段文字:
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之。”(注十二)東漢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爲月精。”(注十三)神話傳說中嫦娥之爲羿妻者,始見於此,而與上之所謂《歸藏》佚文加以對照,兩者相去不遠,頗有近似之處;《淮南子》出於劉安及其賓客方術之士。安爲漢高祖劉邦孫,生於西漢初期,以年代觀之,則《淮南子》載羿暨嫦娥、西王母事,當是戰國時代與此說有關之流風餘韻,後之僞者遂拾以羼於僅具其名,實已無有之《歸藏》書中,始成“佳話”,卻爲後之採用者所不察。
要而言之,殷易《歸藏》,最遲已佚於漢初之世,嫦娥、後羿傳說,更不可能出於殷商之時,應無疑義。
注(一)《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版。
(二)《周易正義》,魏王弼注,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版。
(三)原載宋類書《太平御覽》。今據範文瀾《文心雕龍注》引。
(四)同(一)。
(五)范文瀾《文心雕龍注》,商務印書館版。
(六)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疏。《十三經注疏》本,中華書局版。
(七)斃,原作弊,從范文瀾《文心雕龍注》改。
(八)常娥,古亦作嫦娥,姮娥,皆通。
(九)原載嚴可均《全上古三代文》十五輯;今據范文瀾《文心雕龍注》引。
(十)姜亮夫《屈原賦校注》,中華書局版。
(十一)《二十二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十二)同(十一)。
(十三)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