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己那裡歸來的人
——雪村《歸》

  與這邊的目光呼嘯應和
  是風中漸升的袖角
  將半片臉頰掩我一扇門
  心靈秘密地穿行

  轉過背來 誰能從你走到更深
  一條荒疏的春天的去路
  橫斷在衆人之間
  最幸運的 是從自己那裏歸來的人
  帶着深厚的一縷光芒
  移進另一側的眼瞳
  閃爍成星辰

  那裡所有雲彩的歸宿
    所有夢想的歸宿
  你回首的一刻
  帶來曠世的美麗無窮
  雪村(1962-)女,黑龍江省大興安嶺人,現在湖北省黃石市羣衆藝術館工作,主編《文學青年報》,係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本詩選自她的詩集《夢蓮》,漓江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現代詩對於詩句中的詞和詞的組合和意象的出現常是反語言常規的。《歸》的第一二句寫“袖角”與“目光”相“呼嘯應和”悖乎常理,袖角被風吹拂而出現“呼嘯”可以理解,但把這一現象與“目光“對接,產生“應和”的效應就使人覺得不合思維邏輯,這卻是現代詩反理性化一個特點,它擺脫習慣性的描述,摒棄和諧,使甲對象與乙對象互相撞擊,使之陌生化,讓讀者經過思考而領悟到美感,“將半片臉頰掩我一扉門”也是這一類手法;從第三句到第四句是從一種意象跳躍到另一個意象;“心靈秘密地穿行”又是另一種破壞語言常規的句子。第一節敘述人羣興高採烈迎接歸人,而“我”躲在門後,露出半邊臉來,這歸人與“我”有過密切關係,所以“心靈秘密地穿行”。
  第二節的前三句是“我”對前塵往事的回憶,“春天的去路”儘管“荒疏”,畢竟是美麗的路,但因爲“橫斷在衆人之間”,你“我”不得不分手暫別,一旦重逢,使我感覺到雙方都是“最幸運的”,“是從自己那裡歸來的人”一句,從傳統詩觀來看,那是不能成立的,但卻是現代詩的巧妙手法,它暗示歸人從“我”的心靈深處歸來,是全詩的重心所在,也是傳統所說的詩眼。由於“我”的喜悅,所以覺得歸人“帶着深厚的一縷光芒,移進一側的眼瞳”,使它發出像辰星那樣的燦爛光芒。
  現代詩的時空感是縱橫交錯、互相錯動的。第三節的“那裡”所指十分空泛,我們只好暫時理解爲“有那麼一個地方”,那是一個雲彩和夢想的歸宿。由於“我”對你愛慕深深,當你步過“我”的家門而去,剎那的回眸,也使我感覺到“帶來曠世的美麗”。
  《歸》有成熟的現代手法,一二兩節由事及情,曲折流暢,跌宕有致,把“我”對歸人的感情逐步提升,到第三節才順理成章地出現對未來的燦爛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