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轉化為意象的象徵意義
——葉維廉《古鎮湖口》

  一個斷了弦的琵琶
  橫在
  空中
  讓風的手指去挑彈
  讓風的手指在肚裏敲響

  那坐在樓頭的女子
  把頭髮一梳
  便梳到
  光緒皇帝的面前
  那頭髮太長了
  我們怎麼樣追也追不過去
  也只好呆在那裏仰天看
  看一隻斷了綫的風箏
  葉維廉(1937-)廣東中山人,1948年定居香港,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曾在美國愛荷華大學詩歌班進修,後入普林斯敦大學研究院,獲比較文學博士,曾在加里福尼亞大學和臺灣大學任教授,是臺灣現代派詩人兼文藝理論家,有著作多種。
  任何實體成爲詩人筆下的題材,實體便不再是原來的實體,而是詩人思維中的意象,可能是單獨的個體,也可能融合多個同類型而成的典型個體,詩人再把自己的意念注入其中而揮筆成詩。這是現代詩的基本創作方法,不理解這一點,無以欣賞現代詩,更不可能成爲現代詩人。
  在《古鎮湖口》之中,古鎮湖口是實體,優美的風光吸引了作者,它的面貌又引發作者懷古的幽情,於是激情爆發了,詩興湧起來了。詩人把實體的特點和它賦予自己的感受轉化爲思維中的意象和意念,於是湖口成爲“一個斷了弦的琵琶”,成爲一個殘缺、無用於實際的形象,湖口的背景是遼闊的平原,遠遠望去,湖口就出現“橫在空中”的錯覺,這錯覺引起詩人的幻想:“讓風的手指去挑彈/讓風的手指在肚裡敲響”。幻想中帶着無窮的蒼涼感。
  第一節以靜態開始,以音響結束。第二節從動態開始,帶出了歷史的回顧,時間的跨度相當長,最後以動態結束,技巧不凡。
  第二節寫作者看到一個女子坐在樓頭梳頭而發生的奇想。詩的背景是古鎮,那必然保留着不少古老傳統,而遊人來到這裡,也必然想起許多古老故事。女子對窗梳妝這個意象在古典文學裡,都是非常美麗動人的。作者借這畫面暗示自己對古鎮的喜愛,也在客觀上反映古鎮生活的悠閒。作者從少女梳頭的動作想到古代美女對窗梳妝的畫面,但又故意製造意象的奇異撞擊,引出了光緒皇帝,用荒誕的手法說明古鎮的長遠歷史,“我們怎麼樣追也追不過去”;而面對現代社會中還存在落後的古鎮,作者“也只好呆在那裡仰天看”了,所生的感慨是:古鎮像“一隻斷了線的風箏”飄落在文明社會的遼闊平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