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澳門的政黨政治和民主發展的局限
伍成昌
澳門經過四百多年的變遷和發展,已經從一個專制落後的殖民式社會型態,轉向一個較爲開明進步,政治多元化的社會型態。隨着澳門邁向現代化和都市化的路途中,經濟不斷發展,人口不斷增加,社會上所蘊藏的各種政治勢力,都各自爲本身所代表的社羣爭取更大的利益。澳門雖無名義上的政黨,但各種政治勢力通過有組織的活動,角逐立法會的議席,爭取更大的政治參與權,企圖對政府施政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實際上便是政黨政治的雛形。因此,本文的第一個研究目的是要探討澳門政治勢力的分佈情況,換言之,澳門有哪些主要的政治團體?
1992年澳門立法會選舉出現了史無前例的九個組別之政治團體去角逐八個直接選舉(以下簡稱直選)議席,使人聯想起多黨制國家的民主政治。澳門政治的多元化競爭證明了民主化的存在,但澳門民主的發展情況究竟如何?是否與澳門政治團體的發展有關連?這便是本文的第二個研究目的。本文將回顧歷屆立法會選舉的某些現象和澳門民主發展的關係。
在澳門的政治勢力中,傳統社團被視爲保守派系,由於是最大既得利益者,傾向於維持現狀不變;新興社團則被視爲開明派系,竭力打開局面,尋求更大的政治參與權。因此,這兩股勢力雖不致於互不相容,但很多時都不可避免地出現利益衝突。本文假定新興社團的態度是支持推動澳門民主化,從而分析新興社團的活動對澳門民主化是否有幫助?究竟有何幫助?這便是本文的第三個研究目的。
如果政治參與程度的高低是衡量民主化的一個指標,則香港的民主化程度可以說是高於澳門,因爲香港市民的論政風氣比較熱烈。在香港,人們隨時可以透過報章、雜誌、電台和電視台看到或聽到有關對政治的議論。在澳門,論政的風氣比較冷淡,這當然與澳門特有的政治環境和氣候有直接關係。本文的第四個研究目的,便是要探討對澳門民主發展的各種制肘,包括中、葡兩國的關係,總督和立法會的關係,澳門現行的政制,未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政制,傳統社團對立法會的控制等。澳門立法會的直選競爭激烈,但間接選舉(以下簡稱間選)往往衹有獨一候選名單,不符合民主發展的要求。本文亦會加以討論。
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作爲澳門民主化進程的一個檢討,而一個社會的民主化程度,亦是衡量這個社會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一個邁向現代化的社會,由於經濟發展迅速,導致中產階級的壯大,以及要求擴大政治參與的壓力增加,因而促進民主的發展。但澳門的中產階級尚未壯大,因此澳門的民主化並非由中產階級推動,而是由參政制度的建立而帶動。本文將對此觀點加以印證。
第一節 澳門的政治團體
第二節 澳門的立法會選舉與民主發展
|
|
|
第三節 新興政治團體對澳門民主發展的影響
第四節 澳門民主發展的局限
第五節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