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海域水質特點
李金平*
澳門位於珠江三角洲南端,瀕臨南海。澳門海域海水受珠江徑流影響,前山河流經澳門內港入海,西南部有部份西江徑流出磨刀門,經銀坑、澳門十字門出海,東面鄰近伶仃洋。澳門人口密集,城市中的物質和能量的流動很大,所排出的污水量也非常龐大,對海水水質產生一定的影響。
澳門海域的潮汐是太平洋潮波經巴士海峽和巴林塘海峽進入南海後形成,屬不正常的半日潮。平均潮差為1.14米,平均潮差春秋季較大,冬夏季較小。平均最大潮差為2.59米,在冬夏季出現,且漲落潮歷時不相等。落潮歷時約七小時, 漲潮歷時約六小時。平均高潮間隙約十三小時。
一. 水質調查
過去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澳門水域的水質作過多次測量,調查情況大致如下:
1986年和1987年,珠海市環保局對澳門水質進行了調查,結論是:澳門半島周圍二十多項指標全部超過中國海水水質三類標準,即受到較嚴重的污染。
1988年9月,澳門大學環境科學組與珠海市環境監測站合作進行調查,結論是:澳門半島周圍水域輕度污染,離島水域尚屬合格。
1992年至1993年,廣東省海島資源綜合調查大隊,在珠海橫琴島附近採樣,多種重金屬含量超過標準。
澳門兩個市政廳不定期對海水進行檢測,數據供有關部門作決策參考。
澳門衛生司化驗所定期對海水進行化驗,數據未公開,祇供有關部門決策使用。據1995年報告:海水中大腸杆菌的數量逐年上升,不少地方超標,而黑沙與竹灣泳灘尚算合格。

二. 澳門周圍水域的水質特點
澳門周圍的海水,受水文條件和澳門城市特點的綜合作用,其水質表現出如下的特點:
1. 鹹淡水交潛現象
近岸內港一帶,雨季海水鹽度不足千分之十,而路環臨南海處可達千分之二十八以上,每年四至九月的洪水季節,受珠江徑流衝淡,澳門近海海水鹽度下降。十月至來年三月的枯水季節,海水鹽度上升。春季,澳門水域鹽度最低時可達千分之十以下,最高的路環東南海域在春季接近千分之二十,而在秋冬季則可達千分之三十。
2. 水溫終年高於17度
澳門位於亞熱帶,光照充足,太陽入射角大,適合水生生物的生長。澳門海域海水溫暖,年平均溫度為25℃,常年水溫在17-28℃。
3. 泥沙含量高,透明度小於50厘米
珠江流域年徑流量為3260億立方米,年輸沙量為8.87萬噸。其中1300億立方米水量夾帶着2.1萬噸泥沙經磨刀門入海。泥沙在河口處受海水中無機離子的作用而大量沉積,形成明顯的沉積區。澳門水域位於河口沉積活躍的區域,泥沙大量沉積,所以水色終年渾黃,水體透明度小,澳門半島周圍祇有50厘米。泥沙中以中細沙為主,并夾帶一定量淤泥。
4. 水中溶解的有機物含量偏高
珠江每年亦携帶大量有機物入海。澳門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超過4000萬立方米,污水携帶的有機物數以仟噸。據推算,每年經澳門海域入海的有毒物質近十噸,有機酚十噸。在本澳海區一帶,有機碳、硅酸鹽、硝酸鹽、亞硝酸鹽、有機酚等含量都較高。
根據近年澳門水域水質測量結果,發現澳門水域水質污染地帶分佈在澳門半島周圍及路環三聖灘,以筷子基、內港、西灣和黑沙環最為嚴重。近海其它水區水質亦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污染海域的水污染表現在:
1. 有毒重金屬超標,超標重金屬包括:銅、鉛、鋅、鎘并驗出少量的汞。
2. 細菌含量超標,據衛生司和市政廳的化驗資料,澳門半島一帶大腸杆菌超出正常標準。
3. 溶解氧偏低,特別在黑沙環和筷子基一帶。而在路環、氹仔一帶,溶解氧合乎水質標準。
4. 有機物含量偏高,在黑沙環和筷子基,常能聞到從水面散發的臭氣。
5. 生物種類和數量單調,在澳門近海污染的地方,生物的數量少,并常見有死魚蝦漂浮於水面。
非污染海域在路環、氹仔以東及南部海域,水質符合標準,生物較豐富,漁產較多,水質較好。大致規律是離澳門較遠的水區,其水質比較近的水區為好。
三. 污染海域的生態作用
澳門隨污水入海的有機物較多,有機物被溶解於水中的氧氣分解,會放出酸性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氫,導致水體偏酸,不利於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的微量氧氣,是魚類和其它水生動物生存的必須條件。動物的呼吸作用有賴氧氣的參與。在澳門受污染的海區,有機物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微生物也會與溶氧發生化學和生物反應,從而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澳門受污染水域溶解氧低於正常水平,妨礙魚類和水生動物的生長。
氮和磷是水生植物的主要營養成份,有利於藻類的生長。但當這兩種元素含量太高時,海藻會大量繁殖,生長期很短的藻類死亡後腐爛分解,會消耗大量氧氣,分解後的氮磷又重新為海藻所利用,形成惡性循環,使海洋動物無法生長。澳門本島周邊水域中氮和磷的污染相當嚴重,制約了海生動物的生長。
澳門周邊水域的細菌常常高於水質標準。細菌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產生有毒物質。細菌還會直接侵害水生動物,使水生動物感染致病。也有部分浮游動物以某些細菌為食。在澳門半島周邊水域,尤其是內港,油污染常超出正常水平。油類在水面上形成一層油膜,減少空氣中的氧氣溶解於水,阻礙水中的有害氣體散發;油類還會附着在生物體的表面,使生物的功能受到影響。
在夏季,水溫較高,水體中進行的生化反應和化學反應速度加快,導致水中的酸值下降,溶氧更少,細菌含量更高,更加不利於水生生物的生長。
四. 澳門海水質量的前瞻
污水處理廠投產以來,污水接駁至污水處理廠,經二級生化處理後,其中的懸浮物及還原性有機物大多被消除,污染程度已大大降低。目前,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量為八萬立方米,污水處理在密閉的室內進行,以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經處理後的污水已呈清澈透明,然後排放入海。今後,澳門的海水污染狀況將會逐步得到改善。
* 澳門培正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