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訊息



保護杭州西湖明珠更加璀燦

劉興旺* 柴瑩**

  杭州,是國家重點風景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一直享譽着“人間天堂”的美名。西湖是杭州的眼睛,也是我國30多個以西湖命名的淡水湖泊中風光最為秀麗的一個。她是杭州人的驕傲!保護她,是歷代杭州人的職責,溯源可至唐宋時期,蘇軾、白居易任杭州知府時,為西湖清淤,堆砌了聞名的蘇堤和白堤。1952年到1958年,西湖挖淤725萬立方米,開闢花港公園和柳浪聞鶯公園。後來,又採取疏浚、駁勘、環湖截污、引水等幾次大的規劃治理,西湖的山青水秀更是明眸善睞,招徠着游人。
  現在的西湖湖面面積5.66平方公里,總蓄水量923萬立方米,整個西湖風景區面積有60平方公里,林木葱鬱、風光旖旎。新西湖十景和老西湖十景,伴着古往今來文人的低吟淺唱與畫者的勾畫了了,組成了獨一無二的西湖文化。
  對西湖的保護,國家和浙江省、杭州市都極為關心,從80年代起,杭州市政府就把西湖作為環境保護的重點,確定了“全面規劃、綜合整治、管治結合、以管為主”的方針。首先制定了《西湖水域保護和管理暫行辦法》,使西湖的保護納入規範軌道。
  自1980年以來,政府投入8000餘萬元進行西湖治理工程建設,採取截污、補水、清淤等措施:在80年代已建成10公里的環湖管道和8座污水泵站,使沿湖77%的污水接入排污管;同時完成市區浣沙河下水道工程,制止每天1萬噸生活污水倒灌西湖;近年又建設了北里湖截污及靈隱排水工程等,使整個西湖流域截污管道成為完整的一張網。
  


  由於西湖基本屬於靜水體,為使水體變活,1986年建成了由1144米地下管道、1605米穿山隧洞和388米園林明渠組成的總長3177米、日引錢塘江水30萬噸入西湖的引水工程,改變了西湖僅靠天然降水,水體更換不足的狀況,提高了湖水自淨能力。
  西湖底泥含水量90%,疏浚底泥是一項技術較高的工作,今年,杭州市將實施較大的疏浚工程,使現有1.5米左右的平均水深進一步提高。
  在1990年的杭州國際湖泊會議上,專家們稱譽“西湖無論在環境保護和管理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對西湖的保護是嚴格的:在80年代初,西湖所有柴油機游船改為電瓶船,對環湖650台燃用設備進行全面治理,降低噪聲,減少散塵,實現西湖無黑煙區;堅持對西湖風景區的開發利用,必須以保護西湖環境,不污染西湖水體為前提,關停外遷了50多家污染嚴重企業,實施更嚴格的審批管理制度,有關管理部門進行聯合審批把關;注意西湖整體風貌,破壞西湖景觀的違章建築一律予以拆除,近年來拆除湖濱2萬平方米的沿湖建築,新增20萬平方米綠地;排污許可證制度在1994年首先從西湖周圍的企事業單位實施,每年的年審,更有利於掌握沿湖污染源的排污狀況,包括排污量和排污種類及去向,使西湖風景區的環境管理更加規範。
  環境保護是公眾的事業,西湖的環境保護離不開公眾參與。杭州市環保局等單位1994年發起至今的“保護西湖綠色行動”,倡議人們自覺加入,組成自願者小組,有組織地在西湖周圍開展保護西湖環境的宣傳、污染源調查和清淤活動,進一步喚起了公眾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公德意識。
  發展的西湖要用發展的管理保護,西湖的管理者們不斷地完善種種保護措施。
  西湖,杭州的生命之湖,會閃耀得更加燦爛。
  
  * 杭州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
  ** 杭州市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