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



世界蓮花品種和種植狀況

鄭麗容*

  蓮(Hindu Lótus)屬於雙子葉植物毛莨目(Ranales), 睡蓮科(Nymphaeaceae), 蓮屬(Nelumbo), 其下只有兩個種:中國蓮(N. nucifera Gaertn), 已發現300多個品種;美國黃蓮(N. pentapetala (Walter) Fernald)。蓮在人工長期栽培下, 由於選育目的不同, 演化成三大栽培系統:(1) 花蓮系統─以觀賞蓮花為目的;(2) 藕蓮系統─採藕莖供人食用;(3) 籽蓮系統─收蓮子供人食用。
  

一.蓮對自然環境的要求


  


  蓮原產於亞洲熱帶, 是地球冰期後遺留下來的最古老水生植物。
  (1) 喜高濕空氣, 適於生活在水深15厘米至1米處, 最合生長的相對濕度是70-85%;(2)對土質的適應性強, 能耐肥, 喜含豐富有機質的微酸性(pH值6.5)粘壤土, 要求泥土深度30-60厘米;(3)蓮喜光, 月平均日照時間4-9小時/日, 月平均總幅射量244-426卡/厘米2/日, 日照時數達到850小時以上就可以開花;(4) 喜小的陣雨、陣風;(5) 蓮喜溫, 生長季節適宜溫度在20-30℃, 最適為22-23℃, 低於15℃停止生長, 5℃以下則地下莖易受凍, 能耐40℃高溫, 而適宜水溫為21-25℃。蓮一生全生育期為160-190天。需要年積溫4500℃以上, 所以凡具備上列生態條件的地區蓮可生存。
  


二.蓮的地理分佈


  
  蓮在地球上分佈甚廣, 中新世以前, 氣候暖和, 蓮遍及五大洲, 從化石的發掘中可得證明。冰期的低溫使蓮被自然選擇下來, 隨着地殼的漂移, 目前, 蓮生長和繁殖主要在:
  (1) 美國黃蓮
  分佈在西經45-105度、南緯10度至北緯40度之間, 即北美洲和南美洲, 主要在美國南部, 北起加拿大、南到巴西、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及圭亞那, 1963年引種入中國。
  (2) 中國蓮
  分佈在東經40-140度、南緯15度至北緯45度之間, 即亞洲及大洋洲, 東起日本、西到裏海、南自澳大利亞的北部、北至俄羅斯, 主要種植在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孟加拉、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並由印度傳入歐洲。詳見世界蓮屬分佈圖。
  中國蓮分佈遍及全國,見上頁表一:
  垂直分佈可高達海拔3680米。產區主要在長江、珠江、黃河流域, 以武漢、杭州、蘇州、南京、上海及北京等地為主, 全國觀賞用花蓮品種資源研究中心設在武漢的東湖風景區。
  蓮的兩個種的染色體均為2n=16, 品種間的形態特徵及染色體組的核型結構不同。
  


三. 世界各地蓮花品種


  
  (1)國外對花蓮品種的研究, 日本取得十分顯著的成績, 北村文勇等1972年著的《花蓮》一書中, 以花的顏色、直徑和瓣作為依據, 對蓮花品種進行分類。
  花色─分白、爪紅、紅、黃及黃紅等五色;
  花徑─以直徑25厘米為大型, 25厘米以下為普通型, 普通種中的蓮株小者為小型;花型花瓣數20-25片為單瓣, 50片以上稱為重瓣。書中將68個品種, 劃分為6個系統, 按蓮株的體形和花的直徑分為15個體、徑型, 及25個花瓣型。(2)國內對花蓮品種的研究, 以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1987年編著的《中國蓮》一書最具科學性, 以蓮花品種的起源地, 栽培目的, 花瓣、花色和花的直徑等, 作為花蓮品種分類的依據。將125個品種(其中花蓮70多個)歸納為二個系統, 5類花瓣型, 4種花色類, 21個品種群。中國花蓮品種分類見左表二。
  王其超等, 1989年編著《中國荷花品種圖誌》, 其分類標準仍以:品種來源、蓮株的體形、花的直徑、花瓣和花色等劃分。書中將廣泛收集到的162個品種, 按來源分為三個系統, 以植株體形和花的直徑分為5個型群, 13個花瓣類, 28個花色組, 這是目前中國紀錄蓮花品種最多的一本圖譜。比223年前, 清朝的楊鍾寶(1775年)撰寫的《瓨荷譜》所記錄的39個品種多4倍上。
  
  * 澳門蓮藝文化協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