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



談荷花在離島的種植

張素梅*

  荷花被譽為花之君子,她那梗直的花枝,承托著那莊嚴而端麗的花瓣,受到人們的尊敬。濠江昔日蓮踪處處,尤以盧園內那一池荷貌,除了引來大批文人墨客歌而頌之以外,還有那一群惜花愛花、欲將其花貌永遠留存的攝影發燒友們,經常駐足終日為捕捉那一抹花姿趣態而神牽夢繞。至於當時的離島,由於交通較為不便,兩島還未曾發展,尚停留在鄉土氣息濃厚的小村落生活;對於荷踪何處可尋,就較少人去注意了。不過,以荷花的生長習性而言,喜高溫炎熱,陽光充足,在華南一帶都十分適合種植。不難想象在鄉間一帶的池塘邊,村民們都會放一些藕種在田邊,任其生長,夏天既可觀花,秋天又可收蓮子,到了冬天就有蓮藕吃了。
  


  自八十年代始,城市發展帶動了澳門地區的經濟蓬勃,人口激增,高樓大廈林立。而在離島又以氹仔跟隨著發展的步伐,農田愈來愈少,連適合盆栽或地栽生長的荷池也因為城市人認為種植水生作物易惹蚊虫滋生,有礙衛生與健康而逐漸將其淘汰,致使荷花在氹仔生長的空間更形狹少。綜觀現階段氹仔現存的花園和公園多是沒有水池的,即使有都是很細小且較陰蔽,如氹仔嘉模花園,都不適宜荷花的生長。九十年代初在氹仔隧道口附近的兒童公園曾有一個人造的山石水池,過去曾被擺置過一些水生植物。後來由於發展的需要,該公園已不復存在。
  至於近年在氹仔島先後落成的數個大圓型地中,只有宋玉生圓型地被規劃建成了一個小型噴水池,使那一帶在夏季猶見清涼,而冬天又倍覺生趣。加上近日擺放了一批荷花,而且還在十月底先後開了兩朵花兒,令市民們嘖嘖稱奇,紛紛猜測,荷花是否可以開到十二月呢?
  


  據說即將落成的氹仔花城花園內築造了一個大型池塘甚具中國特色,池水深不過尺,晶瑩清澈,涓涓而動,四周柳枝輕拂,池底作天藍之色,陽光普照之下,假設伴以一塘新荷,其靈秀之氣呼之欲出。又或混以數個品種的荷蓮和一些水生植物如風車草、鳶尾之類,形成一個既具教育性,又充分表現出中國式庭園特有的優美神韻的庭院。在城市化發展迅速的氹仔島來說,西方建築物揉合了具東方古典味道的庭院展呈新區城之內,充分體現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成果。尤其是荷花,原是一種粗放生長的植物,抗污染力強,病虫害少,開花期又長,即使人多車多的地方也能生長良好。不妨多選幾個地點擺放。如馬拉松圓型地,湖畔花園都是值得考慮的地方。
  路環島受到法例上的保護,大自然味道得以保留。據筆者所知,也有好幾處地方擺放一些盆荷,如石排灣公園,黑沙公園等。某些私人苗場也會以大缸養殖荷花,純為賞玩性質,沒有專門性的繁殖。唯每當開花之際,由於花朵碩大,花色紅潤,很能吸引遊人的視線。
  其實離島缺乏了一處可供大量荷花生長的池塘。的確,也不容易找到這麼理想的場所。以筆者愚見,路環島有兩個地方可以一試:第一個是近聯生工業村附近的空地,可以在即將擴建的大型圓型地中央,闢建一個大型噴水池,並以盆栽方式放置荷花,肯定會吸引著過路的遊人;另一個地方是路環高頂馬路的山頂,據說將會安放一個大型的觀音像。設若能在觀音像四周建造一個大水池圍繞著她,再種上不同時段開花的荷香品種,使能在整個炎夏甚至延續到十一月都可見荷踪,相信更能吸引大批遊客到來,使澳門這個蓮花寶地的美譽得以重新建立,也讓荷花重新開枝散葉,誠為一美事也。
  
   * 澳門海島市市政廳高級技術員